夏县,古称安邑,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都于此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华夏第一都”的美誉。全县辖7镇4乡17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6万余人,常住人口28万余人,国土面积135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4万亩。 夏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运城中心城区25公里,距运城盐湖国际机场、运城高铁站仅半小时车程,被列为运城市“盐临夏一体化”战略重点区域。大运高速、南同蒲铁路、大西客运、209国道、太三线省道穿境而过,...[详情]
至2021年,夏县下辖7镇:瑶峰镇、庙前镇、裴介镇、埝掌镇、泗交镇、水头镇、禹王镇;4乡:胡张乡、尉郭乡、南大里乡、祁家河乡;四个社区:城东社区、城西社区、城南社区、城北社区。 城东社区(46个):新世纪莲湖公寓、天立电缆居民组、北门居民组、剧团居民组、路南居民组、北路南居民组、路南(西)居民组、路南(南)居民组、路南(北)居民组、农委居民组、路北居民组、路北居民组、恒达绿景苑小区、司法居民组、房产居民组、人劳居民组、实验中...[详情]
地质 夏县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由老至新有太古界、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中生界。上第三系和第四系遍及辖区,但厚度不大,厚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山下平川地区及边山台地。夏县处于运城裂陷边沿,主要的地质构造为中条山山前大断裂带。该断裂带主要位于中条山西北坡山脚下,呈向南东凸出的弧形,全长约120km,其演化到新生代时,相对中生代应力方向而反向活动,形成运城新裂陷,晚新生代断裂活动较为强烈,表现为中条山强烈抬升,运城盆地的强烈下降...[详情]
夏禹分中国为九州。安邑属冀州,为侯国地。公元前21世纪,夏禹之子启建都于此。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建安邑"。 周属晋国地,周武王封姬于此。 战国时期称安邑。 韩、赵、魏三分晋地后,魏斯治魏,都安邑。 秦称安邑县,属河东郡,为郡治所在地。 汉设安邑县,县治在今禹王城。 三国(魏)、晋,因袭旧制,称安邑县。 北魏神麚元年(428年)为北安邑,在安邑南20公里处设南安邑。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县城迁至北安...[详情]
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部署要求,提高站位、凝聚共识,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抓项目建设,多措并举促工业发展,多点发力推消费恢复,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拓存量创增量,全县经济运行整体呈稳中向好态势。 一、综 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23年夏县生产总值828559万元,按可比...[详情]
夏县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夏县中心城区范围东至瑶台山下、西至中留水库、北至卫夫人街、南至姚暹渠,面积为22.11平方千米,包括南关村、西关村、中留村、社西村、辛庄村、新城村、益民村、下渰底村、春燕新村、上优村、文德村、兴挪村、全村、北山底村14个村庄,其中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214.44公顷。近年来,夏县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产城景融合,促进中心县城、特色小镇、和美乡村“三位一体”协同联动、特色化发展,全力打造“...[详情]
项目建设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引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抓未来。抓好2025年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夏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事关夏县未来发展大局。 2025年夏县确定安排的十大“标志性牵引性”工程,总投资91.81亿元,包含子项目50项,年度计划投资46.08亿元。确定安排的2025年全县重点项目共78个,总投资107.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87亿元,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能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详情]

夏县农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