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 登录 | 注册
  • 网站支持IPv6
  • “创”赢未来——我市全力推进创新生态集聚区建设

    时间:2023-05-26      信息来源: 运城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科创研发中心、门户文化中心、商业服务中心“三中心”引领发展,初具雏形;

      大禹街、舜帝街、学苑北路、中银北路、槐东北路、安邑西路等主干道路相继建成,点线成网;

      科创城、尧梦湖公园、九年一贯制运城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等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率先建设,异彩纷呈;

      红星美凯龙、新城吾悦广场、绿地城际空间站等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未来产业项目陆续落地,蓄力成势……

      位于我市中心城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区交界,占地18.7平方公里的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是运城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之城市篇章的点睛之笔。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创新生态集聚区正加速形成,将成为运城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创新生态集聚区的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新思路谋划新蓝图

      运城中心城市的发展,经过上世纪80年代老城区建设、世纪之初东部城区建设,步入新时代北部城区的发展时期。

      上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部新城如何继续建设?北部新城原作为都市之心如何建设发展?这是全市人民的疑问和期盼,也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面临的未来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新课题。

      规划和定位是对城市建设的理性思考和科学谋划。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不但体现市委、市政府发展城市的远见和气魄,也是解放思想和创新发展的决心所在。2020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继往开来,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遵循城市演进规律和运城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按照产城融合的模式,打造运城科技创新高地,培育新的城市增长极,科学、精准、超前谋划了创新生态集聚区“一极四区”(即城市经济增长极、“六新”发展试验区、都市魅力体验区、公园城市样板区、宜居生活示范区)的发展功能定位,赋予了原北部新城全新的内涵,描绘出一幅崭新的现代化创新生态集聚区的宏伟蓝图。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两年来,集聚区作为运城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篇章,锚定“一极四区”的发展定位,聚焦“六新”突破,着眼创新,立足生态,全力推进集聚区建设,使这一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集聚区道路建设突飞猛进,“畅达快捷”有口皆碑。人们惊喜地发现,从高铁站前往机场不再“弯弯绕”,新建的舜帝街可实现快速通达,耗时由过去漫长的40分钟锐减至5分钟。

      集聚区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绿色生态亮点纷呈。位于集聚区东部的尧梦湖公园今年“五一”期间向游客初步开放。这座“林水相依、人水和谐”大型生态湿地公园,正承载起宜居幸福之城的全新憧憬。以绿色、低碳、智能为引领的生态智慧校园——运城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正在加快建设,学校投资4.9亿元、占地125亩,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集聚区产业创新发展,“三大中心”初见雏形。“科创研发中心”标志性项目——科创城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在集聚区的核心位置,成为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压舱石”;“商业服务中心”引领性项目——新城吾悦广场即将开业,“室内购物中心+室外商业街”的特色品质商业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尚属首家;“门户文化中心”的核心项目——苏悦奥莱小镇即将入驻,将成为运城文化总索引、微度假目的地、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

      两年来,集聚区范围内共启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约70亿元。其中,道路设施项目14个,总投资30亿元,建设总长21.8公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6个,总投资约40亿元。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使用,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改善了集聚区的整体形象。

      新产业构筑新高地

      外观似鸟巢、呈月牙式排列的建筑群,宝石蓝的外墙装饰一派国际范。这是投资近17亿元的科创城项目,紧邻集聚区尧梦湖公园,处于集聚区最黄金位置,是集聚区科创研发中心的标志,是承载科创高地的核心项目。

      “虽然还在建设阶段,我们已精心谋划、积极对接,成功引进智创城、智谷、智创中国、棉科所、长荣农科、中国铁塔、晋南园区等一批科研院所、重大技术和标志性项目入驻科创城,特别是有望促成某大型科技型跨国公司入驻。”项目负责人华超介绍说,“届时,这里将成为黄河金三角区域名副其实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生态平台。”

      产城融合互动,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生态集聚区立足产城融合的片区开发,致力于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努力形成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产城一体化新格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集聚区的产业创新发展,高站位确立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为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助推城市经济的腾飞。在建设发达的交通路网、一流的公共配套、亮点纷呈的生态体系的基础上,高标准创建了科创研发中心、门户文化中心、商业服务中心“三大中心”的现代产业格局。其中,科创研发中心集中布局企业总部经济、文化展馆、城市创新产业平台、城市科技公园等城市创新功能及标志性建筑,打造城市商务办公、科创研发核心;门户文化中心依托高铁门户优势,聚集特色文化街区、智慧旅游体验、互联网金融、创客天地等功能,打造极具吸引力的门户文创体验地;商业服务中心以城市开敞空间为支撑,布置商业综合体、文娱综合体、城市文体公园等,打造具有都市魅力的生活服务中心。“三大中心”互为支撑、自成体系,呈犄角之势,构筑起创新生态集聚区现代产业体系新高地。

      围绕“三大中心”,集聚区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总部经济、科研院所、特色品质商业、文旅商综合体等,打造具有都市魅力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积极招引大型航母级商业、城市奥莱、方特式主题乐园、国际五星级酒店等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入驻集聚区,推动5G基站、大数据中心、物联网、智慧生态城等一批新基础设施建设,把集聚区建设成为服务全域、引领发展的城市产业新高地,全面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两年来,先后招引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入驻商业服务中心,苏宁集团苏悦奥莱小镇项目入驻门户文化中心,普乐方集团文旅商项目(方特式主题乐园)也签约入驻……

      入夜时分,位于人民北路以西、大禹街南侧,一座镂空铝板外饰的“L”形大型建筑在射灯投映下,显得格外耀眼。这是位于集聚区商业服务中心的吾悦广场项目。

      “室内商场营业时间有限,而室外步行街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从而实现全周期全业态,24小时不落幕运营。”吾悦广场营销负责人潘勇然说,“室内商场将于今年6月16日盛大开业,室外步行街将于今年7月8日开始运营。步行街结合运城本土特色,选择围合式的建筑风格。我们将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理念,全力打造体验型新业态,成为创新生态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的一大风向标。”

      新机制蹚出新路子

      40亿元!“五一”前夕,集聚区投资运营商运发投集团从山西省农发行融资的喜讯,让人为之一振。

      今年年初,省农发行推出安置房建设融资贷款的支持政策,由运发投集团融资、市场化运作,不增加政府债务、利率低、周期长,这对我市集聚区投资建设是难得的政策机遇。经过指挥部多次协调调度,各专班共同努力,融资工作取得较好的进展,也成为融资机制创新的得意之笔。

      创新生态集聚区作为高质量片区开发的承载主体,既不属于开发区,也不属于行政区划。如何创新机制,实现最大化自主发展?市委、市政府把体制机制作为集聚区建设发展的主保障和主抓手,不断改革创新,实施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

      集聚区建设实施闭环运行、自主发展。为保障集聚区投资的良性循环,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集聚区投资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集聚区建设实施闭环运作,整体开发,集聚区范围内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政策性计提资金后,全部用于集聚区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支出,使集聚区形成良好的滚动发展。两年来,集聚区土地收益20多亿元,全部用于化解历史债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

      集聚区项目推进,举全市之力建设。市委、市政府高规格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总指挥的集聚区建设指挥部,由总指挥挂帅、常务副总指挥统筹协调,指挥部办公室、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运发投集团等多个部门及盐湖区政府为工作主体,对集聚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产业项目招引、土地征迁及城中村改造、土地收储供应”等四大版块工作实行专班推进,确保形成“整体联动、分头实施、齐抓共管、高效推进”的合力建设局面。

      集聚区土地征迁,实行“三包干、四下放”高效模式。由属地政府盐湖区作为征迁主体,按照“包任务、包经费、包完成时限”和“下放补偿认定权、下放补偿协议书审核权、下放工作经费统筹权、下放征地拆迁信访事项答复权”模式,高效推进了集聚区的土地征迁工作。目前,集聚区共完成土地征收任务2700余亩,及时有效支撑了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型项目落地建设。

      风生水起、奋击扬帆,创新生态,新版运城。“今后3年将是集聚区建设突飞猛进的3年。届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三大中心’建设成型,城中村改造焕然一新,投资额将达到200亿元。今年尤为关键,将完成投资50亿元,开工项目30个,实现‘资本运作全面定型、道路基础全面建成、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产业招引全面提速’四大突破。”集聚区办公室主任侯伟强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运城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强化创新生态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切实增强推动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打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形成创新生态‘全链条’‘全要素’保障,为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动能、打造新优势。”(记者 杨红义 杨 琳

    乡镇